一、试验目的
通过在湖南长沙(试验地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)镉污染稻田设置一季晚稻的小区试验,验证该公司生产的“能量一号”生物活性硅在改良土壤酸性、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的效果。
二、 试验设计
(一)试验地选择
根据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》(GB 15618-1995),选择重金属污染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限量值的土壤,并根据土壤污染程度等级划分,结合土壤污染综合评价方法,在典型稻区选择酸性镉污染稻田(土壤Cd全量为0.3-1.0 mg/kg,pH<5.5),要求试验区土地较开阔,地势平缓,试验田块面积大于2亩,且灌溉和排水条件好,交通相对便利,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且相对均匀,周边无企业(厂矿和养殖)废气、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等污染源。
(二)试验材料
上海必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“能量一号”生物活性硅。
(三)试验方案
试验设6个处理,每个处理3次重复。小区随机排列,面积20 m2;小区间设隔离行,用塑料薄膜铺盖至田面30 cm以下,各小区单灌单排,避免串灌串排。各处理除生物活性硅施用不同外,其余农事操作相同。
处理1:常规育苗;
处理2:常规育苗,喷施“能量一号”有机硅肥,用量 1g/亩,苗期、分蘖期各喷施1次;
处理3:常规育苗,喷施“能量一号”有机硅肥,用量 21g/亩,苗期、分蘖期各喷施1次;
处理4:浸种育苗;
处理5:浸种育苗,喷施“能量一号”有机硅肥,用量 1g/亩,苗期、分蘖期各喷施1次;
处理6:浸种育苗,喷施“能量一号”有机硅肥,用量 21g/亩,苗期、分蘖期各喷施1次;
所有处理于移栽前基施复合肥(22-8-10)40kg/亩,7~10天后追施尿素10kg/亩,插秧密度15×18=270株/小区。
田间示意图如下:
(四)试验时间
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。
三、 试验管理与观察记载
试验前按当地生产习惯,施足底肥。试验期间应根据水稻的需肥、需水情况,适时施肥、灌水、除草均按常规的除草方式进行。
A、基础土样:试验前按照“S”取样法取基础土样,测定土壤pH、有机质、总氮、全磷、全钾、碱解氮、有效磷、速效钾、阳离子交换量、重金属(镉、铬、铅、砷、汞)、有效态镉、铬、铅、砷、汞含量;
B、植株生长情况调查:秧苗移栽后1周以及水稻主要生育期观察水稻的长势及分蘖情况并作相应记录;
C、成熟期水稻取样测产:水稻成熟后测产按照大田试验取样方法采集水稻植株样品,测定大米(糙米)、植株样品中镉、铅、砷等重金属;
D、成熟期土壤取样:水稻收获后每个试验小区,按照“S”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,取样深度为0-20 cm,测定重金属(镉、铅、砷)有效态含量,土壤pH值。
四、样品分析方法
米样、土样中镉、铬、铅、砷、汞含量测定方法参考GB2762-2005、GB/T5009.15-2003、GB/T5009.12-2003、GB/T 5009.123-2003,根据上述标准的预处理方法,然后采用ICP-MS进行测定。
五、报告编写和报送
试验结束后及时撰写试验报告,报告采用科技论文格式编写,并对数据作生物统计分析。报告采用Office Word和A4纸编排打印,纸版一式四份并加盖公章,连同电子版一并报送甲方。